随着加密货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交易所进入市场,其中之一便是bitglobal。然而,针对bitglobal交易所的合法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运营状况引发了广泛关注。2025年的数据显示,虽然bitglobal在多个海外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获得合规授权并能够合法运营,但由于中国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bitglobal在中国显然不具备经营资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详细解析bitglobal在全球及中国的合法性,以及相关风险与用户应关注的要点。

bitglobal的全球合法性
bitglobal交易所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运营国家或地区所持的营业执照和合规认证。自其总部注册于开曼群岛后,bitglobal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合法运营的资质。根据2025年的最新资料,bitglobal在以下国家和地区完成了相关的注册与合规要求:
- 日本:2013年实施的法律允许持牌交易所提供加密资产交易服务,bitglobal于2023年成功获得日本金融厅(JFSA)作为“第一类金融工具业务经营者”的许可。
- 新加坡:在2024年,新加坡金管局(MAS)更新了bitglobal的“豁免支付机构”资格,允许其进行新元和加密货币的兑换。
- 欧盟:bitglobal遵循《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并已完成反洗钱(AML)和客户身份(KYC)系统的升级,确保合规运营。
中国的加密货币政策
虽然bitglobal在国际上获得了合法资质,但是在中国大陆,加密货币交易仍然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及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表示:
- 禁止金融机构为加密货币交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等服务。
- 禁止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包括境外平台)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
- 将“挖矿”列入淘汰类产业,个人参与交易可能涉嫌违法。
bitglobal与中国用户的关联性
尽管bitglobal尚未在中国设立实体或服务器,Chainalysis的数据显示,约15%的用户IP地址来自中国大陆。这提示我们,中国用户仍通过某些方式接触到bitglobal。其中主要的访问方式包括:
- VPN翻墙:用户通过VPN技术绕过网络限制,访问被禁止的网站与服务。但这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第27条,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 境外身份认证:一些用户使用海外手机号或护照完成KYC手续,但这些资金往来仍会被银行系统标记为可疑交易,容易引发追踪调查。
风险提示与用户建议
尽管bitglobal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合法资格,但是中国大陆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依然严格。用户在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时,需意识到以下几点风险:
- 法律风险:参与加密货币交易活动在中国大陆是非法的,用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法律诉讼。
- 市场风险: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极大,价格变化剧烈,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 安全风险:虚拟资产可能遭受黑客攻击,建议使用安全保障措施来保护个人资产。
综上所述,虽然bitglobal在一些国家合规合法,但由于中国对于加密货币的全面禁止,bitglobal在中国的运营显然不合法。潜在用户应清醒意识到相关风险,理性投资,切勿追逐高收益而忽视法律和个人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