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的Bitcoin2024大会上,特朗普以“美国政府永不抛售比特币”的豪言壮语掀起了一场关于比特币的热议。他提出的“战略储备”构想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同月,美国参议员也迅速提交了法案,要求财政部在五年内囤积100万枚比特币,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黄金储备的19%,市值接近千亿美元。当前,企业和国家如MicroStrategy、特斯拉和萨尔瓦多等都在积极布局比特币,但企业是否真的应该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中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比特币的诱惑:低成本高流动的黄金2.0
企业财务官们热衷于比特币的原因不言而喻。与黄金相比,比特币无需建设金库,也不需要雇佣重型安保,利用简单的硬件钱包就可以存储数十亿的资产。此外,相比外汇储备,比特币的价值不会受美联储的加息影响,24小时全球交易的特性也提高了其流动性。微策略(MicroStrategy)近年来采取了融资买入比特币的策略,将其负债表打造成“加密对冲基金”,目前其持有的比特币浮盈超过155亿美元。
然而,比特币的波动性却令人担忧。根据各种统计数据,过去十年内,黄金价格的最大单日跌幅也只有5%。而比特币的波动性却常常展现出20%以上的跌幅。例如,2024年3月,贝莱德指出,持有比特币的企业股价波动率平均增加了37%。这引发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当季度财报被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所左右,股东们的信心还能实现吗?
审计困境:如何给比特币“标价”?
比特币的会计处理方式简直成为企业的一场噩梦。根据美国会计准则,资产需要按“公允价值”计入账目,而比特币的价格每天、每小时都在波动。例如,特斯拉在2021年季度减持比特币时,财报上突然增加了1.01亿美元的减值损失,令分析师不得不加班修改模型。比特币的托管问题同样困难重重。传统资产通常有银行托管证明,但比特币如果放在交易所则存在暴雷的风险,而冷钱包的权益分配又导致了治理难题。
安永的合伙人在私下与我交流时提到,甚至需要请黑客来验证客户的比特币钱包余额。这种不确定性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数据显示,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比同行低15%-20%。市场用行动向我们传达,比特币的估值模型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逃不掉的监管“灰犀牛”
比特币在各国法律中身份模糊不清,犹如变形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定比特币为证券,而国税局则将其视作财产,财政部长耶伦更是表示比特币可能需要新的分类。以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为例,他们在2023年收购比特币后,突然收到当地金融管理局的通知,要求按照银行标准进行反洗钱报备。更有甚者,英国规定,如果企业持有比特币超过一年将要缴纳资本利得税,而若中途质押借贷,则需缴纳增值税。
这种法律的混乱无疑让企业的法务部门倍感压力。高盛在2024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43%的机构客户因为监管风险而暂停了加密资产的配置计划。这当中的矛盾在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与企业所需的财务确定性之间存在本质矛盾。
理性剖析比特币的“战略储备”滤镜
在将比特币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时,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置换的过程——用传统资产的稳定性换取潜在的加密市场超额收益。然而,这种置换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早期参与者如MicroStrategy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但后来的投资者,其成本基准已抬高至6万美元以上,波动承受能力也随之降低。
从企业的财务战略来看,比特币更适合被视为“卫星资产”,而不是核心储备。其价值并不依赖于企业的运营成果,反而可能分散主营业务的关注度。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指出,当企业的比特币持仓超过净资产的5%时,其信用评级通常会被隐性下调。这场比特币的实验最终带来的问题或许在于:比特币虽试图成为“数字黄金”,但黄金从来都不是企业资产配置的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