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中旬,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升级,不仅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波动,也让人们再次关注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在正面对抗资本、动荡局势和市场不确定性时,投资者需要思考比特币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工具。尽管它的表现与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存在差异,但其在新形势下的定位也逐渐引人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比特币在地缘政治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

冲突爆发:避险资产联动与比特币反应脱节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引发了双方的强烈回应。伊朗使用导弹及无人机进行回击,招致国际市场的强烈反应。在这场冲突中,国际油价瞬间暴涨了7%至11%,而主要股市如美股、德股及英股均出现了短期回调。与此同时,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价格也随之飙升,表现出良好的避险属性。然而,比特币的表现却与之大相径庭:在此期间比特币的价格却反而下跌了超过1.6%,远超同期股市的跌幅。这一现象表明,在地缘风险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比特币更像是一种“风险资产”,引发了市场的资金撤离。
地缘摩擦之下,比特币“数字黄金”定位检验
尽管在短时间内的表现不尽人意,但在稍长时间的观察中,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定位或许能够得到验证。根据Ainvest的分析,这场冲突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链上资产结构波动,不过比特币在几天后便迅速回升至10.7万美元,并且在此期间吸引了高达1.37亿美元的ETF资金流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股指在此次冲突中出现了年内最大跌幅之一,部分美元资产持有者因此选择转向比特币,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比特币作为“抗美元风险”工具的宏观套利机制。尽管比特币在短期内存在明显波动,其“宏观避险”功能在美元贬值的长期环境中逐渐显现。
学术观点:短期避险显著、长期效果模糊
研究界对于比特币的避险功能仍存在较大争议。某些学者通过VAR模型分析俄乌冲突期间比特币的走势,结果显示地缘风险短期内对比特币收益存在正向积累效应,但长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Bitwise的研究指出,比特币因其抗审查能力、无对手风险和稀缺性,能够被视为地缘避险工具。这意味着比特币在冲突爆发的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避险手段,但长远来看,其走势仍然依赖于更广泛宏观经济面、监管发展和市场信心的变化。
区别于黄金:灵活性对比稳定性的权衡
在面临地缘危机时,黄金通常表现得更加稳健。这是因为黄金的信贷等级、中央银行储备地位以及其离线物理特性使得其稳定性较强。反观比特币,其在危机初期常常表现为资金的快速撤离,而在后期则由于制度套利与机构资金的进入出现反弹。然而,比特币的高波动性意味着在实际危机中,恐慌性抛售往往先于资金的避险需求。这形成了避险本能(撤离)和流动套利(反弹)之间的结构对比,使得比特币在危机中的表现更加取决于市场的短期情绪。
投资者应对:阶段识别比特币角色至关重要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比特币的避险角色不仅需要关注单一冲突,更需从全面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如果将比特币视为“一般危机中的金属替代品”,投资者可能只会聚焦于长期持有和制度套利的路径。相反,如果目的是利用比特币抗击美元贬值或高通胀造成的影响,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比特币的投资逻辑显得更为合理,尤其是在ETF和机构配置不断推进的情况下。
- 具体操作建议包括把比特币作为投资组合中的“阶段性多头”及部分避险替代品,结合黄金、美元/瑞郎资产和美国国债来形成跨资产结构的对冲。
- 采取这样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比特币的流动性、高增长潜力及其与美元的相关优势,在面对地缘及宏观风险时,发挥其积极的配置作用。
综上所述,在地缘政治变局的背景下,比特币展现了“避险属性十足但阶段分化明显”的特质。在地缘冲突中,短期内常被视为风险资产遭到抛售,而中期则逐渐显现其作为“美元替代工具”和“程序化套利载体”的优势。对普通投资者与机构配置者来说,关键在于判断“何时用比特币避险,如何配合组合”这一节奏,从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