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2029年推出的容错量子计算机对加密安全的潜在威胁是什么?

欧易OKX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025年6月10日,IBM在其量子计算博客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宣布将于2029年推出具备数千量子比特且内置纠错功能的商业级量子计算机——IBM Quantum Starling。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仅标志着量子计算迈入新的阶段,更将对现有的安全体系,尤其是加密体系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IBM Quantum Starling的潜在影响、量子计算对传统加密体系的威胁、以及数字货币领域的反应与应对策略。

1

一、量子计算的崛起与传统加密体系的挑战

随着IBM Quantum Starling的出现,传统计算机所依赖的加密方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破解一个2048位RSA密钥在传统计算机上需要80亿年,但在理想的量子计算机上,这一过程预计仅需8小时。这一差距让人震惊,IBM量子研究院副院长Sarah Sheldon在《连线》杂志的采访中也明确指出,传统公钥加密在量子时代将变得极其脆弱。

正因为这种潜在威胁,数字货币市场的反应尤为剧烈。比特币核心开发者Jameson Lopp在推特发起讨论,称“区块链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ECDSA)可能最先沦陷”。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对这一信息表示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对于量子安全解决方案的探索。

二、量子威胁下的加密世界“军备竞赛”

面对量子计算机带来的威胁,企业界已经开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早在2016年便启动了后量子密码学标准化项目并在2025年公布了四种最终候选算法。然而,这一进程显然难以跟上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步伐。

微软Azure推出了“量子安全层”测试服务,采用格密码学(Lattice-based)方案,以期在量子时代保护其用户的数据。而亚马逊AWS则选择了哈希签名(Hash-based)技术作为未来的防线。然而,来自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表示,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说服管理层在量子威胁尚未现实化之前增加密码升级的预算。

三、智能合约和区块链的量子防御

在量子威胁的背景下,智能合约平台能否率先实现量子防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员Dankrad Feist在其最新提案中引入了STARK-proof技术路线,计划在2027年进行硬分叉升级,替换现有的ECDSA签名为基于哈希的SPHINCS+方案。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方案每笔交易的体积将可能增长四倍。

另一种更激进的选择是由Aleph Zero团队提出的完全后量子的DAG架构。其首席科学家Adam Gagol展示了结合零知识证明和格密码的混合方案,能在保持量子安全的同时高效处理交易。这个团队的混合方案不仅在技术上具有突破性,其团队内部的文化碰撞也让这一理念显得尤为引人瞩目。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德国量子计算专家Klaus Möller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未来的量子计算机不仅会破解传统加密,同时也需要加密技术来防止黑客攻击。这正反映了量子时代可能带来的技术和伦理挑战。

日内瓦大学的量子通信实验实现了800公里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QKD),但其高昂的成本使其在短期内无法被普遍接受。对于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造,SWIFT系统技术总监指出,全球银行间系统完全升级到后量子标准至少需要15年,而跨境支付网络更是需要20年。正如诺奖得主Hansen在达沃斯的警告,这种技术迭代的速度必须得到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应跟进,否则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结论:未雨绸缪与审慎反应

面对量子计算威胁的加密保卫战,人类的真正困境在于如何在技术先进性与组织惰性之间找到平衡。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抗争中,我们既需未雨绸缪,保持前瞻视野,也要以审慎的姿态应对可能出现的恐慌情绪。IBM的量子计算机虽尚未问世,但其影响力已然开始重塑我们的安全认知。未来的加密技术必须在量子威胁下寻求创新与变革,以确保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币安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