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币(XRP)在中国的地位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它未被官方视为“非法”,但其交易、流通和相关活动却深受政策限制,被归入“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框架。这一现状源自于中国自2017年以来持续加强的虚拟货币政策,特别是2021年颁布的“九二四”政策,明确了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以及限制活动的边界。本文将深入探讨瑞波币在中国的法律定位及相关政策风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局面。

瑞波币的法律定位:“非法定货币”与“交易受限”的双重属性
1.法律地位的核心界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十部门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虚拟货币并不具备与法定货币相等的法律地位,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这直接导致瑞波币(XRP)在中国被视为一种虚拟商品,而非流通货币,相关交易行为因而受到严格禁止。
2.“非法金融活动”的边界
政策非常明确,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从事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炒作,甚至兑换和清算等活动。这意味着,虽然个人持有XRP本身未被直接禁止,但若通过境内平台进行交易、与法币兑换或者为他人提供交易中介等行为,均可能被视作“非法金融活动”,并面临法律责任。
交易与流通的政策红线:从平台到资金的全链条限制
1.境内交易渠道全面封堵
中国政府已全面禁止任何交易平台提供XRP交易对,因此境内的个人或机构无法通过合规渠道进行瑞波币的买卖和兑换。目前,国内没有持牌机构可提供XRP交易服务,导致此前存在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已全部退出。
2.金融机构服务严格禁止
银行及支付机构被要求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及清算结算等服务。这意味着个体若通过境外平台参与XRP交易,其资金的跨境流动可能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进而面临账户被封、资金损失等风险。
3.OTC交易与“地下市场”的监管高压
虽然有些用户可能尝试通过场外交易(OTC)等方式进行XRP的买卖,但这些行为已成为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2025年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将“持续整治虚拟货币OTC交易及跨境支付等非法活动”,相关参与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税收、国际业务与最新监管动态
1.税收与持有风险
目前,中国对个人持有XRP并没有明确的税收政策,但若涉及到交易获利,可能会被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范围。此外,虽然持有行为本身未被禁止,但由于缺乏合法流通渠道,XRP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大为受限,因此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导致资产缩水。
2.国际业务的合规边界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若涉及XRP跨境结算业务(例如与Ripple Labs合作),则必须严格遵循外汇管理和反洗钱等相关规定。2025年海外媒体报道称,部分中企通过离岸实体参与XRP生态,但这些活动在法律上属于高风险领域,必须确保不违法国内法律规定。
3.2025年政策延续性与市场影响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并未对虚拟货币政策作出调整,仍持续遵循2021年“全面禁止交易炒作”的监管框架。虽然后续美国SEC与Ripple在2024年的诉讼达成和解(认定XRP非证券),但这一结果对中国政策并无直接影响。
结论:政策风险仍存,合规底线需严守
瑞波币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可概括为“持有不违法,交易不合法”。对于想要参与XRP相关活动的用户而言,需要警惕以下三大风险:首先,任何交易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其次,来自境外的资金流动可能违反外汇管理规定;最后,由于缺乏监管保护,个人权益难以保障。
从监管趋势来看,中国短期内不会放松对虚拟货币的管制,反而可能加大对跨境交易及OTC等灰色市场的打击力度。因此,建议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官方政策的动态,以避免因参与虚拟货币交易而触碰法律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