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香港和欧洲在全球治理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战略思路。香港通过《政策宣言2.0》为数字资产监管铺平道路,而欧洲则在贸易领域积极应对来自美国的关税挑战。这些动态不仅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治理逻辑差异,更彰显了应对全球挑战时的战略方向。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两个地区在各自领域的举措及其背后的影响。

香港的监管推进之路
政策宣言与监管框架布局
2025年6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发布了《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这份文件提出了LEAP框架,即法律简化、扩展产品、推进使用案例、人员协作,旨在为数字资产领域建立一个更加统一和协调的监管体系。此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香港在数字资产的监管和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后在2025年7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启动了一系列监管扩展措施。这些措施的重点包括对数字资产交易、稳定币发行和资产托管等不同主体的牌照制度,并向公众征求意见。此外,《稳定币条例》的通过为法币锚定的稳定币配置监管牌照,明确发行人的储备金管理、赎回机制和反洗钱要求,展示了香港对数字资产监管的严谨态度。
构建全球合作与市场信心
尽管目前尚未正式提出“香港议员设立监管联盟”的提案,但政策宣言明确强调了国际及地区法规之间的协调。这表明香港将积极参与亚洲-非洲等多边机制,推动数字监管的共识与协调。通过Cyberport、InvestHK、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不同部门,香港致力于为数字资产创新提供支持与资助,进一步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吸引力。
香港的策略逻辑非常清晰:在确立监管路径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政策、制度推动和财经咨询等稳步推进。同时,香港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规则协调,以争取在区域数字资产治理中的话语权。
欧洲的贸易政策反应
美欧贸易关系整体动态
在贸易领域,2025年7月27日,美国与欧盟达成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贸易协议,旨在避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的提议。最终协议设定了欧盟商品对美国出口的统一关税为15%,并在某些关键领域(如飞机零部件和药品)予以豁免,作为交换,欧盟承诺在美国的新增投资总额约为6000亿美元。目前,关于具体实施的细节仍在谈判中,德国等欧盟成员国也在强调尽快落实已有的汽车领域关税减免,以推动协议的落地。
反制机制与多边联盟
面对美方的潜在经济胁迫,欧盟借助于其“反胁迫工具”(EU Anti-Coercion Instrument),进一步强化了对侵犯其经济利益行为的威慑能力。这一机制自2023年推出,意在对抗外界的经济压力,具备快速制裁的执行能力。同时,欧盟在此背景下,不仅通过协商的路径寻求解决办法,还强调一旦美国政策重新升级,即可快速采取反制措施。
为减少对美方的依赖,欧盟还致力于推动与亚洲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多元化,以增强其经济布局的灵活性。
总结:策略差异里的全球治理图谱
尽管香港与欧洲在治理领域的动态差异显著,但两者都体现了各自地区在争取主动权上的共同逻辑。香港通过政策宣言、法规制定和咨询机制等方式,强调在透明、规范的基础上吸引市场和资本,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协作,以力争成为全球数字资产治理的关键节点。而在面对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欧洲则通过沟通协商确保避免高额关税的冲击,再辅以有效的工具作为后备,强化政策威慑与谈判筹码。
尽管在涉及的领域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在全球治理背景下寻求战略的主动权与竞争优势。香港在数字经济和创新规则上领先一步,而欧洲则通过制度保障维护经济的安全。这两条不同的路径揭示出,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挑战时,地区领导者们正利用各自的优势争取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数字治理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