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币自2020年6月正式发行以来,经历了从Telegram团队主导到社区自治的转变,成为区块链项目治理演变的典范。该项目最初由即时通讯巨头Telegram开发,并在面临监管压力后成功转型为由TON基金会和去中心化社群维护的自治平台。这种转型突出显示了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个由用户主导的生态系统,促进了加密货币的多元化应用。

发行主体:从Telegram到社区主导的演进
初始发起与监管挑战
TON币的起源可追溯至2018年,最初由即通讯巨头Telegram团队主导开发。作为Telegram生态的区块链延伸,项目计划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筹集资金,以实现加密支付与社交网络的无缝整合。在2018年,Telegram成功完成了TON代币的预售,筹集金额高达17亿美元,这一数字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ICO之一。但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介入,Telegram面临“未注册证券发行”的法律困境,最终在2020年被迫放弃该项目,监管压力推动项目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
社区接管与现状运营
Telegram退出后,TON项目并没有就此消亡。自2020年起,独立社区开发者团队接手了该项目,并成立了TON基金会作为核心协调机构,持续推动项目向去中心化方向发展。这一转型不仅使TON摆脱了企业主导的局限性,而且在代币分配机制方面也突出了社区导向:总量为50亿枚的TON代币中,98.55%被开放流通,仅1.45%分配给核心开发团队,确保了网络的去中心化属性。截至2025年,TON网络依托于全球节点与社区的共同维护,生态决策也通过提案与投票机制得以实施,为用户提供了真正的自治参与平台。
发行时间:从预售到主网重启的关键节点
2018年预售:未完成的起点
虽然Telegram在2018年达成了预售目标,但是当时的代币尚处于“承诺发行”的状态,没有实现主网上线。监管的压力使得原本计划中的主网启动遭到了搁置,导致预售代币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因此,2018年应被视为TON项目的融资起点,而并非正式发行的时间节点。
2020年6月:社区主导的正式发行
2020年6月,伴随着社区团队的重启,TON主网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TON币的真正发行。此次主网启动时确定了代币总量为50亿枚,并规定了0.4296美元的官方发行价(根据TON基金会的数据)。与传统的ICO不同,社区发起的主网采用了“无预挖、公平启动”的模式,原有的预售代币通过链上的映射机制逐步释放,确保了网络启动的去中心化基础。这一时间节点被广泛认可为TON币的“真正发行日”后,TON币逐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主流加密市场流通。
发行后的发展与生态价值
与Telegram生态的深度融合
TON币的核心价值与Telegram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Telegram已不再直接参与项目开发,TON仍通过开放API与第三方工具实现了与Telegram的深度集成。到2025年,TON原生加密钱包的用户数量已突破8700万,占到Telegram月活跃用户的近10%。在社交场景中,TON不仅成为用户加密支付的重要渠道,还通过Telegram内置功能支持TON转账和DeFi活动,实现了社交网络与金融领域的无缝衔接,从而极大推动了代币的需求增长。
2025年生态扩展与市场认可
自2020年正式发行以来,TON币的市场地位逐渐提升。截止到2025年8月底,TON的价格稳定在3.11美元左右,流通量达25.68亿枚,总市值接近79.8亿美元。生态的扩展成为推动代币价值增长的关键动力,主流交易所如Robinhood在2025年8月上线了TON交易,Tether(USDT)和Ethena(USDe)稳定币相继集成至TON链。这一系列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支付与交易场景,此外,技术层面的跨链协议与AI驱动的Meme币发行平台的上线,使TON从单一的支付代币演变为一个支持多元应用的生态基础设施。
TON币的发行故事折射出区块链项目在复杂于监管环境和社区力量之间的平衡艺术。在经历了从Telegram的中心化主导到社区主导的去中心化重生,TON的发行时间及主体演变不仅是项目自我转型的代表,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企业退出后社区接棒”的成功典范。随着2025年社交支付场景的深化及生态的不断扩展,TON正在逐步成为连接Web2与Web3的重要桥梁,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