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在区块链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扩容的进化历程更是备受关注。随着以太坊2.0原计划的传统分片链被官方取消,当前的扩容方案已转向Danksharding与Layer 2的混合策略。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技术的发展,也回应了用户需求的变化。本文将深入探讨以太坊当前的扩容方案、Danksharding的优势、最新动态以及未来的TPS提升预期,旨在让读者全面理解以太坊网络的未来发展。

从“分片链”到“Danksharding”的路线图转向
早期的以太坊扩容方案中,分片链(Sharding)被视为提升网络吞吐量的核心策略。计划将主链分成64个独立分片以实现并行处理数据。然而,随着Layer 2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Rollup的兴起,加之Danksharding的提出,以太坊团队已于2023年逐步调整其路线图,决定放弃传统的分片链开发。这个转变的原因主要在于Layer 2解决方案能够通过“链下计算、链上存证”的模式更高效地扩容,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而Danksharding则以“分布式数据采样”和“blob数据块”的设计,简化了与现有PoS机制的兼容性,同时专注于优化Rollup的数据存储成本。
Danksharding的优势
在新旧方案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Danksharding成为最优解的关键因素在于三方面的差异:
- 数据处理方式:与传统的分片链相比,Danksharding通过在主链区块中附加“blob数据块”的方式处理数据,使得Layer 2可将交易数据压缩并存入blob数据块,主链只需保障数据的可用性,而不必处理具体的交易逻辑。
- Layer 2的协同性:Danksharding的设计旨在降低Rollup的“数据上链成本”,使用blob数据块能够将每笔交易的数据成本降低90%以上,这不仅提升了吞吐量,也降低了用户的费用。
- 实现复杂度:Danksharding实现了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它基于现有的PoS架构,只需新增数据可用性层,验证器的逻辑改动小,降低了实现难度,而传统分片链则需要对以太坊的共识机制进行重构,存在技术难度。
2025年关键升级与时间节点
在接下来的2025年,以太坊的技术升级将围绕“优化验证器效率”和“推进Danksharding落地”两大主线进行,以下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 2025年5月:Pectra升级
此升级将聚焦于验证器网络性能的优化,提升其处理交易的效率,同时降低节点运行门槛。这奠定了后续Danksharding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硬件基础。 - 2025年底:Fusaka升级
作为Danksharding完整落地的关键节点,Fusaka升级将实现三大功能:优化“数据可用性采样”机制,扩容区块中可附加的blob数量,以及引入“blob生命周期管理”,以降低存储压力。此时Danksharding的技术框架将完全成型。
TPS提升预期
面向未来,以太坊的TPS提升并非依靠主链的直接扩容,而是通过“主链数据层优化+Layer 2交易层扩容”的协同实现。我们可以将此分为短期及长期两个阶段:
- 短期(2025年):在Layer 2的主导下,整体网络TPS预计将达到10万~100万。以Arbitrum One为例,其TPS已达2000~4000,甚至一些针对高频交易场景的Rollup单链TPS已突破10万,随着更多应用迁移至Layer 2,2025年整体网络TPS的聚合将进入预期范围。
- 长期(2026年后):一旦Danksharding落地,将通过两条路径推动TPS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降低Rollup的数据成本,推动其TPS潜力升级,另一方面支持更多Rollup链并行运行,叠加ZK-Rollups技术,理论TPS的上限将突破100万,推动Web3应用的进一步落地。
结论:混合扩容策略下的“现在与未来”
综上所述,以太坊现阶段已经放弃传统的分片链路线,转向更加务实的“Danksharding+Layer 2”混合扩容策略。这不仅将推动目前Rollup生态的发展,也为未来的超大规模扩容奠定了基础。对于用户和开发者而言,Layer 2目前已成为日常交互的重要场景,而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底Fusaka升级将为Danksharding的全面落地铺平道路,标志着以太坊从“扩容准备期”向“全面扩容期”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