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稳定币的锚?历年重大脱锚事件回顾汇总

欧易OKX
欧易OKX
简介: 欧易OKX是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在过去五年中,稳定币经历了诸多波折,使得投资者对其信任遭遇挑战。无论是算法模型的崩溃,还是与传统金融系统的依赖,稳定币的脱锚事件层出不穷,暴露出机制设计与市场信心的脆弱性。本文将带您详细回顾2021至2025年间的重大稳定币脱锚事件,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稳定币的风险与机遇。

1

第一场雪崩:算法稳定币的破裂

在所有稳定币崩盘事件中,2021年夏天发生的IRON Finance事件是一个重要转折点。IRON作为一种部分抵押的稳定币,其价值既依赖于USDC,也通过治理币TITAN的价格支撑。然而,当市场上出现大量的TITAN抛售时,导致了价格的不稳定,从而引发了连锁挤兑,使得IRON失去了1:1的锚定。可以说,这是一个经典的“死亡螺旋”案例。

大户投资者的抛售加剧了降价趋势,市场信心一旦崩溃,后续的修复空间变得极其有限。投资人如Mark Cuban在此事件中也未能幸免,该事件使市场首次意识到算法稳定币的信任基础有多么脆弱。这一事件并不仅仅是个别项目的失败,而是成为了市场预期和信心管理的重要警钟。

集体幻灭:LUNA归零

2022年5月的Terra生态丑闻则是一个更为严重的事件,该生态下的算法稳定币UST以其高达180亿美元的市值名列前茅。UST被视作算法稳定币的成功案例,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UST的锚定在Curve/Anchor的激烈抛售中迅速跌破1美元,进而无法维持与美元的1:1挂钩。LUNA的崩盘随之而来,几天之内LUNA的价格暴跌近乎归零,整体市值蒸发近400亿美元。

这起事件揭示了算法本身无法创造价值,只能分配风险的现实。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开始正视这一风险,开始调研与限制算法稳定币的运行,尤其是在美国、韩国及欧盟等地。

并非只有算法不稳定:USDC与传统金融的连锁反应

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的爆发直接影响了USDC。Circle公司承认其33亿美元的USDC储备存在于SVB中,市场的恐慌情绪将USDC推向0.87美元的低点。此次事件进一步提醒大家,即使是100%储备的稳定币,也无法完全脱离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USDC的短期脱锚更是由于市场对短期流动性的不安,最终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令恐慌情绪迅速平息。这次事件让我们明白,锚定基础不仅在于储备本身,更在于对储备流动性的信任。

虚惊一场的“脱锚”:USDe循环贷风波

2023年的10月11日,加密市场突现恐慌,稳定币USDe受到挑战。Ethena Labs推出的USDe,通过链上Delta中性策略维持锚定,其设计在市场正常时表现优异。然而,恐慌性抛售以及用户叠加的“循环贷”策略引发了暂时的价格脱离,使USDe一度跌至0.6美元。但这一事件与以往的“资产失效”型脱锚不同,USDe的内在机制并未遭受破坏,快速的价差修复展现了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

余震未了:XUSD、DEUSD、USDX的连锁踩踏

接下来的11月,稳定币市场再掀波澜,STABLE Labs推出的策略性稳定币USDX在市场跌破1美元的情况下迅速反应不佳,暴跌至0.3美元。这次崩盘直接源自于相关项目xUSD的挤兑,造成整个市场的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到其他类似机制的收益型稳定币,让整个板块面临清算风险。生动地说明了DeFi生态中资金流动性与风险传导的脆弱性。

机制、信任与监管的三重考验

回顾过去五年的脱锚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稳定币的最大风险在于它们被认为是“稳”的。在经历了一系列崩溃后,市场逐渐认识到不论是基于算法的稳定币,还是中心化的法币储备型稳定币,都无法完全排除市场风险。当前监管层面虽已有一定进展,但形式上的监管并未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风险问题。跨境规范、透明度不足以及链上信息披露等问题依旧存在。

结尾:危机带来行业重构的机会

稳定币的脱锚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机制本身的脆弱性,同时也促使整个行业朝着更为健康的发展方向重新调整。在技术层面,各项目积极适应过往的教训,进行调整与优化。而在透明度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积极加强链上审计与合规要求,以提升市场信任度。同时,用户对稳定币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提升了对机制运作与风险识别能力的重视。

最后,稳定币行业的发展重心正在从追求快速增长转向如何实现稳健运营。只有真正做好风险控制,才能构建出能够支撑下一个周期的金融工具。

币安
币安
简介: 币安(Binanc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多样化的交易服务,并支持众多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