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币(即Story Protocol的IP代币)近年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其背后团队的动态更是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尽管Jason Zhao作为唯一确认的创始人在2025年宣布离职,但关于第二位创始人的神秘身份仍然笼罩在迷雾之中,其代号“S.Y. Lee”在社区内引发了众多猜测。本文将详细分析IP币创始团队的构成、市场表现以及隐含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深度的理解与思考。

创始人身份的核心信息
IP币的创始团队结构复杂,尤其在核心人物的离职及另一位创始人的身份谜团中,市场对项目的信任度面临挑战。
1. Jason Zhao:已公开的联合创始人与离职风波
作为IP币的联合创始人,Jason Zhao在Story Protocol项目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负责初期的项目融资与战略规划。然而,2025年5月,他突然宣布离职,转向新的AI项目Poseidon。这一决策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IP代币单日下跌6.3%。可以说,Jason的离开直接引发了投资者对故事协议项目稳定性及未来发展的担忧。
2. 第二位创始人的匿名性:社区中的“S.Y. Lee”代号
关于Story Protocol的第二位创始人,至今没有正式的身份确认。社区内提到的“S.Y. Lee”代号虽引发了关注,但直到2025年8月,仍未有官方公告证实其真实身份。这一代号成为与项目的主要线索,但其在团队中的角色、背景皆是未知数,增加了用户对项目观察的复杂性。
Seung Yoon "SY" Lee的身份线索与争议
1. 社交平台账号“@storysylee”的关联性
目前,“@storysylee”这一X社交账号被认为与Story Protocol项目存在密切关联。该账号自2024年起频繁发布关于IP代币生态的进展,涵盖了Memecoin向IP资产转型的愿景,以及生态合作伙伴的动态等内容,与项目的整体叙事高度一致。由于账号名中的“SY Lee”与“S.Y. Lee”有所契合,社区对此颇有推测,但项目方并未确认该账号的真实运营者。
2. 同名人物混淆风险:需警惕非相关领域的同名个体
在进行网络搜索时,姓名“Seung Yoon Lee”可能与其他领域的人物混淆,比如电视剧中的虚构角色或部分科技企业的高管。这些同名个体与区块链或IP代币并无直接联系,因此用户在获取信息时需谨慎,避免因混淆而造成误读。
创始人变动与项目现状的关联
1. 创始人离职对市场信心的冲击
Jason Zhao的离职对IP代币市场信心构成了明显的打击。作为唯一公开的创始人,他的退出导致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受到质疑,许多投资者对于Story Protocol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担忧。在缺乏明确继任者的情况下,自2025年开始,IP代币市值已下跌超过40%且市值排名彻底滑落至前50名以外。
2. IP代币的市场表现与估值下滑
尽管Story Protocol的核心定位较为独特,将数字内容(如NFT、Memecoin)转化为受版权保护的知识产权(IP)资产,但创始人人员变动使得项目推进缓慢,生态合作者的拓展令人失望,直接影响了IP代币的实际应用场景落地。到2025年8月,IP代币在流通性与市场关注度上不断下降,用户对项目未来的信心显著不足。
待解疑问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1. S.Y. Lee是否为Story Protocol的匿名联合创始人
至今未找到直接证据能确认“S.Y. Lee”就是Story Protocol的联合创始人。虽然社区内对“@storysylee”的高度相关性表示推测,但该账号未公开与项目的正式关系,也没有提供运营者真实的身份信息。用户可探讨查阅项目白皮书和团队介绍,以寻找可能的身份线索。
2. Seung Yoon Lee的行业背景与潜在关联项目
若“S.Y. Lee”指的确实是Seung Yoon Lee,则他可能在区块链与IP版权交汇的领域中拥有专业背景,曾参与NFT版权保护平台开发等。现公开网络中的信息匮乏,没有发现能直接将该姓名与相关项目联系的证据。因此,追踪链上数据,观察IP代币早期区块的巨鲸地址,能为识别创始人身份提供帮助。
风险提示
1. 加密项目创始人信息透明度不足的普遍问题
在加密货币领域,创始人匿名或代号化的现象并不鲜见,Story Protocol也面临同样问题。这种信息的缺失可能使用户难以全面评估团队的能力与项目风险,为各种信息误读和谣言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依赖个人影响力的项目,因匿名性可能增加市场的波动风险。
2. 创始人变动引发的项目持续性风险
近年来,IP代币表现低迷,市值较2025年峰值出现超过40%下滑,排名跌出前50名,这与创始团队的变动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用户需保持警惕,因为核心团队成员的流失可能导致战略难以连续,技术开发进度停滞,在项目未形成稳定生态闭环的阶段,创始人的变动极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